專業新聞攝影何以不可替代2017年10月 作者:夏白樺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前進者
簡介:
“攝影記者這個行當真的有可能會消失,但新聞攝影永遠不會消失,專業的有思想的攝影人永遠不會消失。”剛當選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的人民日報攝影部主任李舸的這句話,表達了對新聞攝影的信念,也展現了對 ...
內容:
“攝影記者這個行當真的有可能會消失,但新聞攝影永遠不會消失,專業的有思想的攝影人永遠不會消失。”剛當選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的人民日報攝影部主任李舸的這句話,表達了對新聞攝影的信念,也展現了對專業主義的勉勵。 近年來,借助攝影的高度普及和日益先進的圖片數字化,以及網絡媒體的快速傳播,人人隨手拍已成常態。于是,有人擔心,職業攝影記者不僅失去了優勢,而且還面臨被淘汰的危險。2013年,美國《芝加哥太陽時報》解雇全部28名攝影記者,將攝影報道外包給自由攝影師,并訓練文字記者直接使用手機拍照,同時增加對通訊社圖片供稿的使用量。 對國內攝影記者來說,過去的榮耀似乎也在消退。手機拍攝以其無處不在的優勢,大大擠壓了攝影記者的工作空間。從過去幾年的報道來看,越來越多突發的事件、有趣的瞬間、感人的場景以及許多爆料都是由普通人而非專業攝影記者記錄傳遞的。 盡管這些年攝影記者轉崗、離職者不在少數,但如果以此認定新聞攝影的未來慘淡,恐怕失之偏頗。在門檻極低的人人隨手拍時代,專業的新聞攝影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雖然攝影工具不斷變化、改進,但是攝影作品更多地受制于拍攝者的思想、角度和態度,其承載的人文情懷和價值標準也取決于拍攝者,這一點無法改變。較之普通人,受過專業訓練和穩定價值熏陶的攝影記者能更好地挖掘新聞場景中的閃光點,更能呈現世間百態背后的人情冷暖。出自專業攝影的《槍炮與鮮花》《陷阱》等作品已成為經典,而且持續散發魅力。 在互聯網及移動新媒體時代,新聞照片面對著無限的市場。大量新聞照片扎堆,沒有特點的很容易就被人遺忘。從這個層面來說,社會發展、技術提升將助力新聞攝影事業完成涅槃重生,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不獨新聞攝影,當下許多行業、領域都在被新技術改變著,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文化產業。然而,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技術怎樣更新,秉持專業主義、工匠精神的理念和產品都不會過時,專業與非專業的邊際不會消解。德國制造享譽世界,手工打造的勞斯萊斯備受青睞,都是明證。
|
熱點 . . .
最新 . . .
|
![]() |
![]() |
友情鏈接 | 誠聘 | 版權與免責 | 廣告 |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復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業務服務電話:010-85899333/63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中國新聞培訓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0606392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6392 法律顧問: 萬方亮 律師 |
|||